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广西旅游产业助农奔小康 扶贫攻坚硕果累累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13:31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人民网南宁10月22日电 地处我国西部的广西,景色秀美,环境优美,由于种种原因,广西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当中,是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过去的十年,广西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依靠开发区内各地区旅游资源的旅游扶贫项目建设解决广西自治区贫困问题的新路,旅游成为广西快速奔向小康的富裕之路。

  因地制宜,就地开发旅游资源

  在自治区旅游开发工作的初期,自治区成立了旅游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把手全部亲自下到基层参加调研工作,制定了“因地制宜,就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的旅游扶贫开发方针,将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部交给自治区的各级党委、政府,由各地政府根据自身所处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这样的开明举措迅速点燃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区人民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的热情。

  在2000至2010年间,先后在自治区建设了大新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风光、靖西通灵大峡谷、宁明花山壁画等多处旅游景点,建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农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主题旅游景区,这些景区风格多样、各具特色、互为衬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广西自治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的广阔蓝图,为贫困地区广大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业,为引领当地扶贫对象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旅游扶贫,在2000至2010年间,广西全区直接和间接促进了约百万贫困人口的有效增收,帮助这些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减贫的目标。回顾十年来广西自治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的发展,应当说,因地制宜的旅游资源开发举措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广西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平衡度,在最大限度维护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开发出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反而将广西旅游打造的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尊重自然,打造生态旅游模式

  由于境内山峦叠嶂、河流众多,不仅大型的建筑设备难以进驻,大型的建设项目难以搭建,就连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都必须绕山而行、崎岖蜿蜒。这样的自然环境不仅导致很多经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施展,还增加了自治区各级政府经济开发的难度。但是广西的贫困地区却也往往是自然生态破坏较少、自然景观秀美、民族风情浓郁、长寿养生胜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等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这样的自然条件恰恰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佳自然条件。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在尊重自然环境、维护自然面貌的基础上,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果断放弃工业开发旅游项目的尝试,而是转而开发以独特风貌的自然原始生态环境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牢牢抓住在广西境内绵延起伏的山水之间不仅集聚了山水景观、历史人文、边境风貌、民族风情、长寿养生和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还具有适宜旅游的气候环境和季节的自然优势,引导居住在山间水旁的贫困居民加入生态旅游项目,打造了多条极具广西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线路,为全面开发广西的旅游资源、全面提高旅游扶贫项目的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自治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下,贫困地区的居民将生活变成创业,将创业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脱贫,在生活中致富。在2000至2010年的十年时间里,广西的生态旅游扶贫项目发展初具规模,并乘着新世纪生态经济的发展春风蓬勃地壮大起来。

  各具特色,调动各族居民热情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在自治区的辖区内世代居住着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民族的居民,还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0多个其他民族的居民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用民族聚居在一片土地上,但是各民族之间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在经济融合的同时,维持了各自民族传统风俗特色。这样的情况使得广西打造不同风格的民族特色旅游成为可能。在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广西境内所有少数民族聚居区都开通了民俗旅游景点,各民族兄弟姐妹紧紧团结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身边,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让现代化的富裕生活的阳光照遍山寨乡村。

  据了解,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的通力配合下,经过2000至2010年十年时间的发展,广西自治区已经完成了“三带”——南岭山地经济带(以发展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红水河流域经济带(以发展养生长寿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红色旅游为主)、沿边经济带(以边境旅游为主);“四大旅游组团”——桂北山水和民族风情组团、盘阳河流域生态休闲长寿养生组团、左右江红色旅游和特色休闲农业组团、中越边境地区边关探秘组团;“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桂北山水和民族风情游;“刘三姐”风情游;邓小平足迹之旅;中越边关探秘游;世界长寿之乡休闲养生游等在内的“三带、四组团、五线路”的扶贫旅游线路图的整体构造,在广西绘制了一幅生动的扶贫旅游开发发展蓝图。

  共同发展,全面推广旅游扶贫

  除了推动“三带、四组团、五线路”的主要扶贫旅游框架体系内的地区经济发展,自治区政府还积极推动辖区内其他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项目开发,目前已经在建的项目包括龙胜龙脊梯田、三江程阳风雨桥、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大新德天跨国瀑布、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盘阳河休闲养生旅游区、田阳敢壮山等多个新兴旅游景区,旨在打造一个涵盖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科普旅游、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地质观光、边境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在内的旅游扶贫项目全面开发发展计划,带动广西境内所有28个贫困县的400万贫困人口一起投身于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发和发展当中,随着旅游扶贫项目的发展,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步入小康生活的新阶段。在2000至2010年的十年间,广西贫困山区的样貌发生了大变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5%;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自治区优势产业显著发展并出具规模,对广西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进入“十二五”以来,广西境内的旅游扶贫项目开发全面开花:在大新,仅在2012年1月至7月间,大新就接待入境游客超10万人次,创汇2105.84万美元;在靖西,该县在“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约599.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32亿元;在巴马,仅2010年一年该县就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47.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5亿元,创汇353.14万美元,创造了广西旅游发展史上的“巴马奇迹”。

  十年来,广西在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彻底改变了广信贫穷落后的旧面貌,美丽的漓江就像一颗明珠,在生态旅游的春风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年间,广西在旅游扶贫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累计解决了全区41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将全区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76元增长到2010年的3454元,比全国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高出181元。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西自治区正在旅游扶贫的政策帮助下开足马力,奔向幸福小康的美好未来。(欧阳潇)

热词:

  • 旅游扶贫开发
  • 旅游项目
  • 龙胜龙脊梯田
  • 靖西通灵大峡谷
  • 南岭山地
  • 广西旅游
  • 扶贫开发工作
  • 旅游景点
  • 旅游景区
  • 旅游收入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