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桂林“非遗”达112项 保护喜忧参半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3日 14:24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桂林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的“祖传宝贝”当然多。近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共28项,加上第一批的84项,桂林市已经有了11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启动的“非遗”保护工作对这些“祖传宝贝”意味着什么?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在“非遗”保护中,一些产品利用“非遗”身份提升价值,创造效益,“钱途”看好,而且其本身也通过生产经营得到了更好地保护。但同时,一些“非遗”限于自身特点,目前难以做大产业。“钱途”是诱惑,也是困惑。

  横山豆腐乳用“非遗”身份做大产业

  桂林有三宝: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其中的桂林豆腐乳,是临桂四塘横山豆腐乳的一个支系,而制作豆腐乳的师傅,也大多来自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

  由临桂县申报的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不仅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前年进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现在正申报国家级“非遗”。在政府和企业的联手推动下,临桂的豆腐乳产业朝气蓬勃,“非遗”的光环为它的加快发展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据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豆腐乳协会会长、桂林下边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介绍,县里证照齐全的豆腐乳厂有8家,一天可以生产3万瓶(590克/瓶),因淡旺季差别,一年按10个月算,就是900万瓶,除了区内,还销到了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浙江等地。

  临桂县文化馆副馆长陆志康告诉记者,他们认定“下边村”、“四方井”、“清横”、“榕门祠”四家企业采用的是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现在这些企业的产品上都标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字样。张华表示,等到国家级“非遗”申报过关,产品包装将立刻更新。

  为何如此看重“非遗”?张华说:“中国人在饮食上信赖传统的东西,‘非遗'有怀旧的感觉。”他坦言,横山豆腐乳口味独特、适应性强,但由于是半手工生产,成本较高,每瓶比外地同类产品贵一两块钱,价格竞争力差。所以他觉得横山豆腐乳今后应该走高端路线,把包装做漂亮,在打开知名度方面,“非遗”会很有帮助。

  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是横山村的龚有德老先生,今年88岁,耳朵背了,身板还行。张华是他的孙女婿、关门弟子。龚老先生年轻时走南闯北做豆腐乳,最高兴的是听到别人夸他做的豆腐乳好吃。

  让他想不到的是,以前糊口的手艺,如今成了致富的“法宝”。横山村委副支书龚开顺说,豆腐乳产业做大后,90%外出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在村里的豆腐乳厂做工,一天5个小时,月工资1000到1500块钱。上半天班,另外半天种田或者干别的活,村民的日子过得不错。

  靠“非遗”提升品牌价值占先意识不可缺

  豆腐乳产业的欣欣向荣彰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潜力。看到这一点的,不止是临桂人。

  桂林三花酒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桂林三花酒传统酿造工艺,和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同批进入市级和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也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跟张华一样,“桂林三花”办公室副主任曾锦玲表示,如果申报成功,产品包装上将注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字样。

  在曾锦玲看来,尽管“桂林三花”已获得诸如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酒等多种荣誉,但那些属于行业内或者某方面的评价,“非遗”称号则是全方位的肯定。这一结论来自于申报时搜集资料的体会。她向记者感叹,“非遗”申报要求高,从史料到数据等各方面都要调查,最后她交到文化部门的申报书有20厘米厚。

  的确,“非遗”申报不是简单的事情,牵涉许多考证,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虽然按照法规,任何社区、群体或个人都可以进行申报,但到目前为止,“非遗”项目的申报单位基本上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桂林豆腐乳制造工艺由临桂县文体局申报,从壮大豆腐乳产业的角度看,这一步走得又快又准。

  也正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桂林米粉落后于豆腐乳和三花酒,在第二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中才出现。“桂林米粉”由市群众艺术馆和桂林人集团公司申报,谈到出资支持的理由,“桂林人”办公室主任杨琳表示,桂林米粉是桂林饮食文化的代表,“桂林人”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地方特色食品,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前年就进入了自治区级“非遗”名录,显然,“桂林米粉”的“非遗”申报落后得不是一点点。除了上面提到的资金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桂林米粉行业“山头”众多,谁出来挑这个头,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像三花酒行业,“桂林三花”是绝对的老大。

  谈到挑头,杨琳说这和董事长申甲的米粉情结有关。“‘非遗'保护做好了,不只对桂林人集团公司有好处,对桂林整个米粉行业都有好处。”

  给“非遗”更多展示舞台

  记者从市文化局社文科了解到,目前桂林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500项,保护得较好的项目是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便是其中之一,横山豆腐乳产业可为证明。

  要看到的是,“非遗”身份并不是横山豆腐乳产业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个产业之所以完成了从零散的家庭小作坊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工厂的转变,与豆腐乳本身的实用性息息相关,也得益于有眼光的创业者的市场开拓。张华从浙江工商大学毕业后回乡,向龚有德老先生学手艺,开了工厂,成立协会。当别家豆腐乳还在区内打转时,他将目光放到了江浙一带,致力于打开区外市场。

  然而,事实上,相当部分“非遗”目前并不具备做大产业的条件。

  拿临桂县的4项自治区级“非遗”来说,除了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板凳龙、麻布制作工艺、桂林牌灯由于其自身特点,在走市场的路子上困难重重。板凳龙和牌灯是用来表演的,麻布实用性差,产品销路不好。

  “非遗”保护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活态保护进行传承,活态保护的方式有多种,以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式当然好,但如果一下子做不到这点,那就需要政府出面。

  专家认为,政府应该定期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定的资助金,资助他们收徒弟。可是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国家级“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享受了这个待遇,自治区级和桂林市级的都没有,原因是没有经费,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桂林市进行了4年的“非遗”保护工作,但很多“非遗”项目,保护状况却并不乐观。

  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4月10日桂林百姓大舞台平乐县专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香龙舞登上舞台,二龙戏珠,狂野腾挪,让观众大开眼界。在后台,记者采访领舞的陶振喜,他自豪地说,周围几个村子会调龙的越来越少了,四冲村村民积极性都高,年轻人哪怕外出打工,回乡过年时就会跟着老人家学,所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村里的香龙舞仍然调得热闹。

  是的,积极性很重要。在目前的状态下,保护“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扩大“非遗”的知名度,给一个展示舞台,提高曝光度,是政府力所能及的保护措施,也已经在做了。近几年桂林市的大型文艺活动,桂林百姓大舞台、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艺术巡游、中心广场文艺演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频频出现。

  而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该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多捧捧场喽。人活着需要空气,心灵需要文化的滋养。资讯爆炸的时代,流行潮流撩拨的是我们的感官,传统的东西才能激发心底的文化基因,带来真正的愉悦。记者从市群艺馆获悉,每周六晚上中心广场有“周末大家乐”文艺演出,各县专场都将有“非遗”亮相,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关注一下。(陈远岸)

  ■链接

  凡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以及文化空间,都可以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而言之,一切物质文化之外的文化形式都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须满足六大标准:

  一、该申报项目具有展现桂林各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突出价值;二、能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四、能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五、见证桂林市各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六、对维系桂林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热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桂林米粉
  • 南宁老友粉
  • 桂林三花酒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