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旅游台 > 广西频道

“非遗”生态保护传承多元化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8日 08: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柳州日报 | 手机看新闻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主编推荐
视频推荐

美图推荐


原标题:

  “苗族文化(融水)生态保护区”“侗族文化(三江)生态保护区”的创建,结合我市少数民族文化实际情况,是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大处着眼的得力举措。国家文化部充分肯定、褒扬我市积极探索“非遗”生态保护的模式。

  我市以文化创新工程的理念,开拓“非遗”保护领域,将它与新时期农村文化致富工程有机结合,形成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举多得。如在三江县程阳八寨建立广西第一个“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进行侗族文化的多元集中展示,使它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新经济增长点。融水县香粉乡雨卜村东兴屯确立为苗族坡会传承点后,进行芦笙、斗马、编织、蜡染、百鸟衣等苗族坡会民俗内容集中展示,引客入寨,实现“非遗”生态环保与农民创收的花开并蒂。

  此外,三江县林溪乡冠小屯百家宴风情展示点、独峒乡农民画传承基地,融水县苗族传统工艺坊、贝江长赖村“电影外景生态长廊”,以及融安县鹭鹚洲龙舟文化传承展示中心、柳江县下伦屯壮文化民俗馆、鹿寨县中渡古镇、柳城县农民专家大院等20多个“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孵化出“非遗”产业发展的乡村雏形。

  “非遗”是一个民族的DNA,从娃娃抓起,植根校园,长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是我市“非遗”薪火传承着眼于未来的实效性举措。

  依托大专院所、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专业化的“非遗”课题研究。我市在广西科技大学成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在广西工艺美术学校开设“织锦”“铜鼓”“草编”“傩脸谱”“剪纸”“民族画”等“非遗”工艺传承课程。各县区均依托辖区内的“非遗”项目,开展传统技艺展示和教学。三江县以侗族大歌为主,鹿寨县以彩调为主,融安县以文场、曲艺为主,融水县以芦笙踩堂为主等,并编撰相关的校本教材。截至目前,我市六县四城区已有60多所小学,各有侧重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形成“非遗”传承从小抓的文化“校应”。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 ,均为荀诗媛 、陈思思摄)

channelId 1 1 1
860010-090602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