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芦笙吹起来,踩堂舞跳起来,芦笙柱下,摆放着鸡、鸭、鱼、肉等祭品。昨日,700多位在南宁工作、生活的苗族同胞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等单位人士,聚集到了南宁市文物苑,按苗族的传统习俗,度过了苗族最大的节日——苗年节。
苗年祭芦笙柱仪式在昨日上午11时举行。南宁苗年节筹备组的负责人达汉吉告诉记者,苗年是苗族最大的节日,芦笙柱则是苗族的图腾,因此过苗年节一定要祭芦笙柱。芦笙柱最上面的锦鸡象征民族兴旺,锦鸡面向东方,因为苗族祖先来自东方。锦鸡下面的龙象征人丁兴旺;牛头则代表丰收;柱上还有4根梁串在一起,代表苗族族人之间及与各民族友好团结。而过苗年的三大祈福内容也与此相关,一是苗家人聚集一堂,祈求来年丰收;二是祈求爱情到来;三是祈求人丁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