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眺望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记者 梁文淑 摄
一市民指着有100个“海”字100种书法风格的景观石。记者 梁文淑 摄
“太美了!太美了!”一位外地游客频频拍照,每拍下一张照片,他就赞叹一声。最近,记者在刚刚落成的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里,见到三五成群的市民和一队队外地游客在观赏、拍照,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面朝大海,毗邻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4大场馆和高楼林立的金海湾小区,占地35.5公顷,以高品位的艺术景观,优雅的园林成为人们休闲放松、欣赏海景、体验海洋文化的新平台,成为防城港市新的旅游景点和展示防城港市形象的新窗口。
当人们在备受瞩目的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流连忘返,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时,那些为公园诞生付出无数心血的人们已悄然隐于幕后。然而,建园的故事,却留了下来,令人感动。
精益求精打造园林艺术精品
一个城市,没有绿色就没有生机,没有碧水就没有灵气,没有特色就没有品位,没有文化就没有魅力。防城港市要打造“海洋文化名市”就要深挖蕴藏的海洋历史文化、独特的海洋民族文化、浓郁的东盟边关文化、美丽的山海生态文化特色的内涵,打造富有北部湾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市。近年来,防城港市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广大市民在享受着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在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对于防城港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来说,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和薄弱,如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把建设文化民心工程当成当务之急。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是把原来的北部湾广场进行修缮、改造、提升而成的。北部湾广场地处防城汇入海口处、美丽的西湾之滨,“天然卫士”红树林护卫着海河堤,这里有绿色、有碧水、有蓝天,只要融入富有防城港市特色的海洋文化元素,必将极大地提升公园的文化品质,成为防城港市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的又一个品牌。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全市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建造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广罗人才,落实人员和责任。
自从今年3月初开工建设以来,防城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正东,市长莫恭明及分管的市领导不仅亲自审过所有方案,还常常抽空到现场考察调研,帮助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新要求。刘正东书记一有空就会到现场指导工作,把每一项工作检查到细之又细,一直强调精益求精。市住建委、市文体新局、市市政局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会,专题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张红兵说,建园的理念是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住建委负责落实。对规划设计方案修改了多少次,我都记不清了。说话间,他指着广场的树阵说,这里的设计方案修改了十几次呢,工程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后,定位为:打造国内极具地域特点的“红树林生态市政广场”和以景石、雕塑为载体展现北部湾海洋文化、诗书文化理念的文化公园。
“选择树种要十分讲究,只能选乡土植物,每一棵树都要树型好、长势好,没有病虫害,运输过程要保护好,种植时要放好基肥,排水设施要搞好,支撑、加固工作要做好。8月,台风“启德”正面袭击防城港市时,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种下的树没有一棵倒伏的。”市市政局副局长、园林博士张常路说得头头是道。市市政局主要负责景观提升工程,按照刘正东书记要求,把便民、利民、惠民的理念融入公园建设中,充分考虑人们遮阴、休息、进行健身活动等,突出园林艺术,从石头到树种、雕刻,做到精益求精,打造园林艺术精品;突出文化品位,让港城精神与海洋文化完美融合。“每一块石头要配上什么样的景观树?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美学效果?”这是张常路经常思考的问题。他的植物配置手法质朴、苍劲、素雅、自然,结合景石文化,运用适宜的树种,如小叶榕、高山榕、凤凰木、秋枫等,特别是罗汉松珍贵品种配置景石增加了美的内涵。公园小路两边增种行道树庇荫,湖边种植水生树木花卉,形成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树阵小广场运用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等造景手法,营造人与自然共生,生态保护和谐共赢的氛围。
一个字苦苦找了一个多星期
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管理委员会开发部主任林海被特邀到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海洋诗书苑担任艺术指导。苑里的60多块景观石都是他亲自一一挑选的,跑柳州、河池、南宁还要规划、布局、景观绿化等工作。公园做好了,他说:“蛮有成就感的。”
海洋诗书苑的60多块景观石上共刻有100幅书法作品。选择的书法作品都来自历代大家,正、草、隶、篆、行各体具备。石刻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有阳刻、阴刻、阴阳刻、浮雕等。海洋诗书苑,这5个字分别从晋、唐、宋、元、明5个朝代的大书法家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成,一个朝代找一个字。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等人的作品都收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书法作品苑中也收有。苑中石刻作品之间并不孤立,都有基座,没有重复的作品,点缀花草树木,从每个角度看都是美景。喜欢书法的可以在这里欣赏书法,喜欢照相的可以在这里拍摄美景。
在浩如烟海的碑帖书籍中遴选,这美景的背后饱含着防城港市文化工作者们选字的艰辛历程。市文体新局局长卢岩说,为找海、洋、诗、书、苑这5个字,他曾经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他从王羲之那里开始找字,找颜真卿的“洋”字找得很苦,到处打电话给各地图书馆,找了一个多星期,最后在广西图书馆找到。然后还要鉴定、甄别,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对每个字都进行细致考究,从布局、刻字、字体的颜色、石头的形状都考虑,让每个字都妙趣天成。书法作品配以园林景观、亭台楼阁,增加了公园的文化含量。人们在这里欣赏红树林、蓝天碧海、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据了解,在全国,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石刻作品,目前除了防城港市,其他地方还没有。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四大场馆围绕在公园周边,互相映衬,互相呼应,浑然一体,在蓝天下大气别致。海洋诗书苑是公园的点睛之笔,使石头有了生命,使公园灵动起来,充满勃勃生机。对提升市民素质,弘扬防城港市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辛苦也必须使作品完美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第一次搞大型石刻,把历代书法家的墨迹再现在自然美石上,力求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所以防城港市特邀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书法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和评委的中国书画雕刻艺术家黄任重担任“海洋诗书苑”的艺术指导。黄任重今年70岁了,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善书法、绘画、篆刻,精刻字,善在石、木、竹、陶、瓷、甲骨材料上雕刻山水、花鸟、人物。任重先生书法五体皆能,常用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作书。其书法笔力遒劲,富于变化,气势雄强,作品蕴藉淳雅。他表示,一定把毕生的文化艺术修养贡献给防城港,不辜负防城港人的期待。
海洋诗书苑的石刻作品达到100多幅,要把6000年以来文字演变史展示出来,那是从历代100个书法家的作品中淘出来的。黄先生让记者看了100个不同书法的“海”字,他说:“王羲之的楷书、王献之的行书、毛泽东的草书……刻石比碑林自然,具有自然形态之美,不同形态、不同岩石、不同质地、不同色彩、不同花纹,表达出不同的美,利用它们来附加文化,就具有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他说,做好海洋诗书苑,把好文字、文义、书法关很重要。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在思想精神上要积极向上健康。要能激励和启迪人民,才有意义。要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要用真迹,用代表作。石刻工作是再创作,我加强对工人的指导,工人在真正的艺术家面前,会主动靠近,我指导他们时,他们都认真做,工作水平大大提升。
在“海洋诗书苑”打造现场,记者看到雕刻师傅们正在用电磨机或角磨机认真刻字。随着机器的运转,石头粉末像轻烟一样飞扬,一笔一画就渐渐成形了。“黄任重老师每一天都要到现场指导,有时一天来两次,一个字一个字把关,要求很严格,我们也深受启发。”一个名叫罗伟的师傅崇敬地说。
“黄任重工作态度十分认真,每个字一笔一画、章法布局、刻字的技巧,都不厌其烦,耐心指导,做到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很不容易,很辛苦。”卢岩由衷地说,“他确实是很有造诣的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海洋诗书苑'作品的完美形成,与他的指导分不开。”(记者 梁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