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不搞俗噱头,没花大价钱,山窝里的歌节照样红火18年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14:11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新华网广西频道8月30日电(记者王秋凤)“家住桂北丹霞城,越城岭下瑶山村。讲起唱歌不要命,三天不唱腿抽筋。”广西“歌王”罗友军一开嗓,人声鼎沸的广场立即安静下来。此后,来自甘肃、青海、湖南等六省区的民歌“歌王”陆续登场,青海“花儿”、湘西“采茶歌”、桂北山歌同台竞技,小小的资源县城变成了一片民歌的海洋,醉了千里迢迢从各地赶来的游客和山城的人们。

  这是于桂林市资源县举办的“第十八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中的一幕。在这18年里,地处边远山区的资源县没请过大明星,没花过大价钱,没搞过俗噱头,不靠“美女经济”,却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音乐家、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还把“河灯歌节”唱进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一个山窝里的民俗节日如何在各地五花八门的“节庆活动”中脱颖而出?“我们的河灯歌节之所以18年来长唱不衰,是因为我们坚持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坚守草根民俗,让老百姓都能参与其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资源县委书记文飞如是解释。

  文飞介绍,资源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当地群众素有每年农历七月初十至十五“七月半”节期间祭祖、祈福的习俗,从1995年起,县委、县政府把车田、两水、河口三乡苗族群众对山歌的传统习俗和县城放河灯祭祖的民间习俗嫁接、整合成“七月半河灯歌节”。“山歌是资源苗家人重要的民族传统,河灯歌节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百姓发扬和传承这一民俗的需要。”文飞说。

  事实上,随着河灯歌节的连年举办和规模的扩大,原本逐渐式微的山歌重新成为当地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文化大餐。年过六旬的资源县车田乡“歌王”潘永球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由于老“歌王”相继去世,年轻人嫌“山歌太土”,一度出现“对歌”找不到对手的窘况。“不过现在好了,光乡里的山歌协会就有成员60多名,最小的成员只有十来岁,年轻人也爱上了唱山歌,山歌又流行起来喽。”他欣慰地说。

  坚持原汁原味的资源河灯歌节吸引了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文飞介绍,近年慕名来资源旅游的游客人数连年增长,今年河灯节期间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更是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县城各大宾馆“一房难求”。一家宾馆的老板对记者说:“资源的山歌越唱越响亮,我们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活也是越来越开心。”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罗国安认为,在当前“奶牛选美”“美女形象大使”等出位却“不讨好”的恶俗节庆泛滥背景下,资源县坚守传统民俗反而容易“出奇制胜”。“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地方节庆一定要接地气,坚持原汁原味的民俗比请大明星、花大价钱重要得多。”他说。(完)

热词:

  • 歌王
  • 资源县
  • 七月半
  • 花儿
  • 美女经济
  • 采茶歌
  • 对歌
  • 民歌
  • 灯歌
  • 唱山歌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