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阳朔:中国县域旅游的生动样本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15:17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夏日里的阳朔,烟雨蒙蒙。记者踩着自行车在蜿蜒的乡村小路上驶过,就像在一幅水墨画中穿行。听昔日的渔民在蝴蝶飞舞的农家院里讲述他们从事旅游的致富经,看经过荷兰人、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改造后看似土屋茅舍内里现代时尚的乡村旅馆,赏十里画廊景区路边的稻田、水牛和结满夏橙的果树,身心感到少有的放松。

  这就是阳朔,一个山水甲桂林、带给人惊喜和回味的地方。西街的浪漫、《印象·刘三姐》的创意、漓江与遇龙河的秀美、近70岁的“月亮妈妈”导游会说8种语言的传奇,都足以让人向往。经过30多年的发展,阳朔已经成为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的生动样本。

  农业大县的旅游支撑

  在阳朔,农家住宅多为“小青瓦、白粉墙、坡屋面、青石墙裙、木花格窗”,一幢幢两三层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成为山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该县政府大力推广的具有桂北民居风格的建筑,农民按这种风格建房会得到政府的补贴,百姓的住房也成为阳朔的旅游产品。在我们采访的人员中,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他们提到最多的是十里画廊、百里新村、千亩茶园、万亩金桔。记者在阳朔采访最深切的感受是,旅游业已经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与当地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颇为自豪地说,阳朔已经从原来的一江一河(漓江、遇龙河)、一山一树(月亮山、大榕树)、一街一戏(西街、《印象·刘三姐》)的观光型目的地,发展成为乡村国际休闲目的地。发展旅游不仅让农民致富,而且为地方财政创造了大量税收,阳朔改变了人们“旅游只富民不富财政”的印象。

  据了解,去年阳朔旅游总收入达38.6亿元,相当于全县GDP的55%;而与旅游相关的企业产生的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60%。

  阳朔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凭着上天赐予的山水资源,勤劳聪慧的阳朔人民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发展旅游业。尽管靠旅游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可能家家都搞旅游。”阳朔县委书记谭峰说,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农业结构也在逐步调整,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比重逐步加大。比如阳朔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金桔生长。农户发现不仅金桔可以卖,桔树也是游客喜欢的景观,许多游客还愿意付钱采摘,收入的增加让农民种植金桔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政府因势利导,依托金桔种植带实施“百里新村”建设规划。该县的金桔种植从2000年前不足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2万亩。

  如今,百里新村成为自然景观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典范,也是游客喜欢的乡村旅游线路之一。

  阳朔的实践证明: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型为生产与旅游服务相结合,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结合,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形式之一;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农民就会想方设法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创建更好的乡村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让原住民从旅游中受益

  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不把当地群众的利益照顾到、保护好,发展就会受阻,阳朔也不例外。

  采访县委书记谭峰,是在一个农家乐里。看到书记来了,周围的村民亲热地跟他打招呼,一位村民拍着他的肩膀对记者说,“这可是我们的好书记!”

  “能和百姓的关系这么融洽,您是怎么做到的?”

  “是被‘围'出来的。”这位在阳朔工作了10年的县委书记毫不讳言。

  他感慨地说,漓江两岸的农民为保护好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阳朔经济发展却受到了很大制约。最初搞旅游,少数头脑灵活的人赚了大钱,但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却并未增加。因开发管理与百姓利益发生冲突,谭峰曾经多次被农民们“包围”质问。如何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百姓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阳朔党政领导思考的问题。

  “只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没有处理不好的事情。”谭峰说,“老百姓不是懒汉,政府要给他们创造致富的条件。”

  正是因为从现实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处理好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越来越多的阳朔百姓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如今在阳朔,“农民身份的旅游工作者们”,都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印象·刘三姐》的演员,几乎全部是当地农民,这些农民演员每月可从公司领取固定收入;政府为了规范遇龙河竹筏漂流市场,成立了溯源公司,管理这个既没有大门更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景区。公司的员工都是遇龙河畔村庄的农民,两岸村庄所有农民年底都可以从公司得到“分红”——遇龙河环境资源保护费;许多村民家庭,丈夫当演员、做筏工,妻子做导游,还有的在家里开起农家乐,当上了老板。

  通过种植金桔富裕起来的农民,“政府正在引导他们利用好第一桶金,鼓励他们向小微企业转型。”谭峰说。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漓江80多公里的游览线路,有60多公里在阳朔,遇龙河两岸也是风景绝佳,但当地政府并没有把青山绿水当成招商引资的“摇钱树”。

  “很多大企业都想在这里‘指点江山',挣快钱,但阳朔缺的不是房地产,而是旅游设施和对老百姓的责任”。县长钟洪对记者说。

  该县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漓江生态环境的强力举措:

  ——投资2000万元实施“百里漓江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植树20多万株,解决了漓江沿线绿化品种欠缺和色彩平淡问题,实现了“一河清水、两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投资2.2亿元实施漓江生态护岸工程,采用矮堤护脚、坡面植草和铁丝网笼护坡的形式对漓江河堤进行生态护岸。工程建设长度69公里,分三期建设,目前投资7500万元的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

  ——投资1.2亿元实施漓江沿岸民居风貌改造工程,对漓江沿岸4300户民居按照“坡屋面、小青瓦、白粉墙、花格窗、吊阳台”的桂北民居风格整治改造,硬化村道85.3公里,拆土坯房180座,建景观亭20处。

  ——投资2.05亿元实施漓江清洁“免疫”工程,在漓江沿岸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同时开展全县竹制品厂污水集中治理和县城水系整治,目前已投入资金超1亿元,关停、拆除漓江及其支流沿岸工业企业146家。

  ——做出建设新城区的战略决策,以缓解老城区压力,减少老城区生活用水对漓江的污染,目前新城区建设在顺利推进中。

  ……

  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漓江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是当地政府把保护好青山绿水当成责任和使命,百姓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在历村一家农家乐,老板娘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环保。她们家新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都是旧的,生活废水也都经过处理才排出。她对记者说,现在村民不会乱扔垃圾,看到游客丢的垃圾都会捡起来。她认为村里缺乏统一规划,“还是显得有点乱”。她准备和20年前认识的一位加拿大朋友合作,在遇龙河边建一座环保酒店。

  无论从发展理念还是发展水平,阳朔都堪称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的样本,但这里也同样存在着“发展中的烦恼”。比如,西街人满为患,过于喧嚣了,徒步游产品的开发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自行车骑游产品还需要更加细致地设计规划……这些都考验着阳朔的智慧。

  正如谭峰所说:“旅游是创造幸福的产业,急不来,需要一年一年积累。甲天下的山水需要甲天下的服务和开发能力。”我们期待着阳朔人创造出更多的神奇。(吴晓梅)

  来源:中国旅游报

热词:

  • 生态护岸
  • 漓江
  • 县域
  • 旅游发展
  • 阳朔旅游
  • 旅游设施
  • 旅游报
  • 旅游产品
  • 旅游开发
  • 旅游产业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