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彩调传承在广西有了国家级基地 "非遗"展示厅开展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0日 14:37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广西新闻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青年演员演绎经典彩调剧《王三打鸟》。记者 甘宁摄

  南宁讯 (记者甘宁)“欢迎各位调子客光临指导!”——与普通单位的“欢迎来宾”不同,3月28日广西彩调剧团挂出的这块牌子特别引人注目。在彩调艺术衰微的今天,有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调子客”是对彩调艺人的称谓了。当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彩调)传承基地在广西彩调剧团隆重揭牌,精心筹建的彩调展示厅也在该剧团开展,彩调这门富有广西特色的艺术形式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彩调,2006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自治区文化厅将广西彩调剧团定为广西彩调的保护传承单位。清新自然、幽默风趣、曲调婉转的彩调剧在新中国成立后曾风靡广西,扬名全国。如以彩调为基础的《刘三姐》歌舞剧,在1960年晋京为中央领导演出引起轰动,全国巡回演出达500场,第一代“刘三姐”傅锦华由此扬名。此后,广西的彩调剧《三朵小红花》、《五子图》、《哪嗬咿嗬嗨》让全国人民进一步认识了彩调艺术。到了2005年,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再次从广西出发走向世界。2009年、2010年先后随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赴台湾演出,在宝岛引起巨大轰动。第五代“刘三姐”王予嘉因为彩调而被更多观众知晓。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转换推移,当下,彩调剧的生存环境出现了荒漠化。目前,广西仅存广西彩调剧团、柳州彩调团、桂林彩调团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国有彩调剧团,诞生于民间的彩调剧需要再度进行生产开发性的保护,实现传承壮大。

  “他们的演出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广西彩调剧团团长杨步云向来宾介绍了该团的青年演员。他们献演了《王三打鸟》、《双黄蛋》、《三看亲》、《三姐骂媒》等经典彩调戏片断,精湛的演出得到观众赞誉。

  在新揭幕的彩调“非遗展示厅”内,展示了彩调简史、各时期彩调演出资料、服饰等。最有价值的当属“一代宗师”、已仙逝100多年的调子师傅蒙廷章老先生传下来的彩调工尺谱,以及购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用于彩调伴奏的小扬琴、彩调“黄皮书”等珍贵实物。据了解,列入“非遗”的彩调将在传承的同时,结合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进行发展壮大,开拓新的市场。

  新闻链接:

  发源于明末清初的彩调,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一门“快乐的剧种”,彩调在广西城乡流传甚广,毗邻的粤、湘、滇、黔等省的边境地区也有踪迹。在桂北一带称为“彩灯”、“调子戏”、“采茶戏”、“耍牡丹”;左、右江一带则称“大采茶”、“咿嗬嗨”,至1955年统称为“彩调”。彩调是最能体现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特征的剧种之一,多演出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等贴近生活的内容。彩扇、彩帕、彩带俗称彩调“三件宝”,其中的彩扇更是“万能”道具。

热词: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刘三姐
  • 工尺谱
  • 展示厅
  • 彩调剧团
  • 采茶戏
  • 双黄蛋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