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柳州市启动妇女手工制作产品擂台赛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9日 15:14 | 进入旅游论坛 | 来源:柳州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记者姜立摄

  用竹丝制画、用手工钩花做时尚包、用串珠做工艺品、用石头制作乐器、用藤条编织篮子……3月2日的柳州市人民广场下沉式舞台,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吸引着市民——柳州市妇女手工制作产品擂台赛暨少数民族手工技能才艺展示活动在此启动。

  当天虽然细雨蒙蒙,却挡不住参赛选手和市民们的热情。记者走马观花,感受选手灵巧和市民的惊叹。

  1.搭建平台“秀”手艺

  围着下沉式广场,各类手工制品“摊点 ”一字排开,有刺绣 、编织 、手工服饰 、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共106项,参赛选手是来自六县四城区的85名妇女,她们带来了自己引以为豪的手工制品 。

  民族特色的展品,特别得到人们的追捧,有瑶族的刺绣 、侗族的藤编 、苗族的服装等 。在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服饰摊点前,聚集着大批“粉丝 ”,几名身穿苗服的少女成为现场模特,各路“长枪短炮 ”对着她们“咔咔 ”地猛拍 。由城中区选送的白裤瑶绣品展,展出了白裤瑶手工服饰 。“摊主 ”告诉记者,她老家在河池南丹县,来柳州已经好几年了,白裤瑶在全国不到10000人,大多还在大山里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那里的妇女都会做手工衣物 。她从小就喜欢手工制作,能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拿 来向大家展示,很自豪 。

  融水县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制作的竹编画《隐形观音》,被这次活动评为十大特优产品之一 。竹编画选用融水大苗山生长的竹子做材料,用薄如蝉翼 、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出来的画,细腻而逼真 。“这些画都是纯手工制作,要经过选竹 、锯竹 、刮青 、分薄篾层 、三防处理 、染色和分丝,最后才进行编织 。”展台负责人贾茜萍向记者介绍说,展台上的《平安富贵图》《斗牛图》 等作品,都是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现在,她已经在融水成立了目前广西唯一从事竹编画的民营合作社 。

  在现场同时举办的“恒爱行动 ”爱心妈妈现场编织擂台赛,也吸引了100多名来自各社区的爱心妈妈现场打擂台 、“秀 ”手艺 。

  2.琳琅满目有市场

  为了给全市广大妇女搭建一个交流兴趣爱好的平台,倡导广大妇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选择居家创业就业,用自己的巧手创造美好生活,市妇联特意牵头举办了这次以“妇女巧手展风采 、居家就业促增收 ”为主题的擂台赛暨才艺展示活动 。

  46岁的农达花原来在崇左宁明县工作,下岗后来到柳州,她向亲戚石海云学到一手钩花做手提包 、用串珠做时尚包的手艺 。展台上,她们的摊点前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顾客 ”,纷纷打听她们的包包卖多少钱 、在哪里有卖 、是否可以拜师傅……她俩告诉记者,谁要学都可以,她们免费教大家 。57岁的顾丽在退休后选择了学串珠手艺,她用串珠做各式各样的动物 。

  她的展台前,围着不少市民,有位阿姨拿起一只龙问价 。她告诉记者,自己是顾丽的“粉丝 ”,家里已经有好多她做的工艺品了 。从南丹县来柳投靠妹妹的38岁的罗美凤,用3年时间绣的十字绣《琴棋书画》,现场被商家看中,以30万元价格成交 。

  当天,现场有20多个品种和商家签订了销售合同,3个品种成为我市对外交流的纪念品 。

  3.谋求发展靠自己

  在现场,很多选手告诉记者,她们要靠自己的手艺谋求自身的发展。

  来自柳南区金绿洲社区49岁的廖娟,前几年失业后,为打发时间,在家里做起了沙画和景泰蓝工艺画。刚开始纯属个人爱好,后来在丈夫的建议和支持下,她开始联系一些想通过做工艺画就业的妇女。现在,她通过免费培训和统一找销路,还可以帮助其他下岗妇女居家就业。

  30多岁的曹银柳曾是市区一家超市的收银员,现在夫妻俩通过代理做剪纸生意。她在擂台赛上带来了磁性剪纸。她告诉记者,虽然做这个行业不久,但是已经有了销路,主要是家庭装饰用的。他们想通过剪纸艺术“扬文化 、传教育 、促就业 ”,还可以免费教大家,并帮助寻找销路 。

  来自柳南区广电社区“巾帼民族绣坊 ”的姐妹们,拿出了她们的作品,引来很多市民订购或商定培训计划 。这个绣坊于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有插画 、手工剪纸 、编织 、服饰制作等,现在绣坊已经发展到30多人,共组织培训下岗人员200多人次 、手工艺爱好者500多人次,有近百人通过绣坊的培训实现居家就业。

  参加这次活动的作品,都是由六县四城区选送。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采取“三抓一用 ”的办法,推动柳州城乡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比如最早推广居家就业的柳南区妇联,从2009年底就开始带队前往中国绣球之乡百色靖西学习,之后再在永前西社区成立手工坊。如今手工坊制作的绣球、领带、画轴、锦囊等,已走向市内外甚至海外市场。

  几年来,我市各 级妇联通过宣传、培训、小额信贷等手段,增强妇女居家就业的信心、提升妇女居家就业的技能、扶持一批妇女居家创业就业。近年来共培训城乡妇女3万人次;全市举办妇女居家创业就业擂台赛30多场次,有130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截至2011年底,已建立128个居家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涌现出680名居家创业就业女能手、1850个“巾帼特色居家创业就业家庭 ”。 (记者张晓军)

热词:

  • 妇女
  • 手工制品
  • 擂台赛
  • 手工坊
  • 居家
  • 创业就业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