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八山一水一分田”,广西大石山区很多,不少山区群众就靠着自家的山林过活。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自治区林业部门是扶贫的生力军。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广西林业发展为农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后,林业部门还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力争实现系列扶贫目标。
摆脱石漠化 生活有奔头
目标任务: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营造经济林,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
林木茂盛葱郁,花儿满山开放,流水叮咚有声……这是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呈现给客人的美景。如果你知道,这个身处石漠化重灾旱区的小山村,几十年从未发生人畜饮水困难,在2010年那场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仍然树木长青泉水长流,你肯定会觉得诧异,这里是怎么做到的?
弄拉屯的25处山林,曾经被砍得精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弄拉屯就订立村规民约,派出几名青壮年,在该村的山林范围内日夜巡逻,任何人不得上山随意砍伐,发现有违规者,“严惩不贷”。受伤的青山从此得以休养生息。
该村还规定,村民如确需砍树作生产工具,必须先种下树苗,砍一棵树种6株苗;另外,每户每个劳动力每年至少要种10蔸竹子。64岁的村民李华勤,一人就至少种了300蔸。如今,125人的弄拉屯,拥有果树650多亩、中药材500多亩、用材林79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73%。国家级药材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重建示范区等牌匾,相继“落户”到这个小村庄。
山林绿了,环境美了,钱袋如何鼓起来?弄拉人又把目光瞄准了大山,搞起了休闲旅游。开门纳客后,全屯人均年收入正在向万元以上的致富目标迈进。
弄拉屯的例子说明,石漠化治理好了,村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有奔头。长期以来,自治区林业厅把石漠化治理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已经在不少地区摸索出因地制宜治理石漠化的经验。例如,环江古周小流域采取“林、草、牧、沼”的综合治理模式,增加森林植被;忻城达好沟采取“以封为主,封造结合,退耕还林,建沼节能”等综合措施等。这些经验将在其他类似的区域中推广。
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在今年的全区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区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土地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硬骨头”。因此,今年自治区林业厅将重点通过植树造林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宣传“石山也是宝”理念,动员石漠化地区的广大群众加快植树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