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旅游频道 > 广西频道 >

城乡风貌改造好 乡村新风扑面来——广西城乡改造扫描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13: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人民网南宁2月29日电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山镇的前进村,近来发生一件新鲜事儿:每逢节假日,常有城里人驱车前来村里租房居住。

  “如今村里的环境好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我们村租房住,咱村不仅有租金收入,旧房子还有人帮忙打理了!”前进村委会副主任黄柏忠说。

  2011年,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突出农村产业培育、特色塑造和环境整治,让山村换上了新装,并有了产业支撑,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有了特色产业百姓生活有奔头

  前进村坐落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脚下,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但过去却戴着贫困村的“帽子”。

  端着金饭碗,为何富不起来?其重要原因,是缺乏产业的支撑。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依托风貌改造加大对农村的支持,不能只从资金、设施等方面进行输血,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进行造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前进村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经过去年风貌改造后,他们以建设特色旅游名村为目标,对村屯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完善了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同时,发动群众种植花卉、茶叶和优质水果,培育和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2011年,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涉及181个乡镇、813个村屯,大部分村镇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设施;34个特色名镇名村编制了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各村镇产业定位和主要发展方向,开展了与之配套的项目建设,一批突显工贸、生态农业、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名镇名村脱颖而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

  重塑民俗文化乡村尽显壮乡魅力

  白墙、灰瓦、马头墙……走进河池市南丹县车河镇八步村,一排排富含土司文化韵味的民居依山而建,令人耳目一新。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历史人文、民族风情等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这些文化遗存却没有在城乡建筑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彰显。

  广西通过城乡风貌改造,加强对地方民族文化、人文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挖掘和推广本地世居民族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符号,农村建设突显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并与文化旅游经济结合,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宜州市刘三姐乡下枧河畔的马山塘屯,是靠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旺起来的一个小山村。在风貌改造中,他们围绕刘三姐歌谣文化品牌,把民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全屯拆除了30户泥瓦房,新建和改建了30栋突显壮乡风格的农家旅馆,并建成游乐园、垂钓区、民俗小广场和停车场等设施。村里的“壮古佬”民族风情园、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该村人均年纯收入的7000元中,旅游业收入占了近1/3。

  农村环境悄然变群众生活更惬意

  广西城乡风貌改造,还突出绿化、道路、饮水、水利、卫生等民生项目的实施,推动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村尾地处低洼地带,过去基本每年都遭受洪涝灾害。实施风貌改造后,政府为村民建设了一个投资129万元的小型水利工程,消除了水灾隐患。此外,该村还建设了环村道路村级垃圾处理项目以及五保公寓楼、卫生室、图书室等设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上等村河尾屯,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而在过去,河尾沟淤泥堆积、垃圾漂浮、水质污浊,村民苦不堪言。“以前在河里洗东西,手上常常生沙虫。”一村民说。为此,该村对河尾沟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施景观改造。同时,修建了小型污水处理系统,将全村的生活废水集中收集到污水处理池进行净化处理,再循环使用或排放到河尾沟下游。

  水清了,生态好了,群众的文明素质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大家都很爱护这条河,村里还专门安排清洁人员清理垃圾和杂物。

  2011年,城乡风貌改造三期工程所覆盖的村屯都安排了绿化、道路和排水沟建设,84个综合整治村屯还建设了远程教学站点、卫生室、篮球场等项目,改善了约4.5万人的生活条件。

  整合资源投向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

  广西在城乡风貌改造实践中,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涉农资金,集中向农村倾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2011年,广西各级财政为城乡风貌改造投入资金近10亿元,共有涉及住房城乡建设、国土等部门的32类涉农项目投入农村,迅速激活了农村的内生动力,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去年以来,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共投入205万元,帮助桂林市平乐县桥亭乡大塘口村完成了进村大门、农村低压电网、村委会综合办公楼等项目的建设与改造,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广西城乡风貌改造企业结对帮扶的一个成功例子。据统计,2011年全区共落实城乡风貌改造企业帮扶资金约3452万元。

  “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主要通过直接投入、合作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帮助农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培育生产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村镇自我发展能力。”吴伟权介绍。

  在加强企业帮扶的同时,广西还注重对村镇资源进行整合和包装,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有效拓宽农村建设的融资渠道。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以羽绒产业园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达成投资意向上亿元。南宁市大新县硕龙镇将名镇建设与德天景区建设相融合,把镇区旅游步行街等项目纳入景区整体招商项目,目前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初步投资意向。(董政刚 宁国用)

热词:

  • 风貌
  • 改造实践
  • 城乡统筹发展
  • 城乡一体化
  • 广西水利
  • 乡村旅游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